山西煤企“十四五”期间实行“腾笼换鸟”举动,保证完成“真转化”
2021-02-25
日前,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城公司下属羊泉煤业“腾龙换鸟”项目完成签约,转让方晋城公司拿出56.65%股权及债权,由上海协希实业有限公司接手,后者为一家商务服务类企业。据悉,这是山西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个成功落地的煤炭类“腾笼换鸟”项目。
以工业结构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及专业化重组为前提,“腾笼换鸟”是山西国企变革的要点举措。记者了解到,山西本年将加速开展“腾笼换鸟”专项举动,侧重推动煤矿国有股权转让,力破“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一股独大”的体制性弊端和创新性缺乏的本质性对立。而在部分业界人士看来,要想完成“真转化”,其进程并非易事。
保证“十四五”期间完成“真转化”
详细而言,“腾笼换鸟”首要包含经过处置低效无效财物,有效盘活沉淀资金;经过出让部分股权,收回现金的一起引入各类资本,完成股权多元化;经过出让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取得资金,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
早在2017年,山西启动新一轮国企国资变革之际,该举动已提上日程。彼时,省属煤企存在的多项问题引发重视:布局不合理,“一煤独大”非常严重;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创新开展才能遍及偏弱,工业产品处于开展低端……“这些状况进一步带来金融危险大、盈余才能弱、债务负担重等问题,削弱了山西省属国企反抗体系危险的才能。当时的七大省属煤企,国资100%持股有4家,持股份额60%以上有2家,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变革空间很大。”一位了解情况的业界人士称。
记者梳理获悉,山西省国资委于2017年11月发布第一批12个“腾笼换鸟”名单,其间9项触及煤炭及相关工业;2018年1月发布的第二批名单中,半数以上为当时的七大煤企下属项目;到2020年7月,省属企业上报项目158个,其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项目50个、占比31.6%。
多位人士证实,山西对“腾笼换鸟”寄予厚望,此举甚至直接事关此轮国企变革的胜败。上述人士举例,上一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速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实施意见》着重,保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腾笼换鸟“真转化”、经济布局“真优化”、转型开展“真改动”。要点“腾换”对象之一即资源整合矿井,民营控股国有不控股的煤矿,以及名义上国有控股、实践没有“真出资、真控股、真办理”(以下简称“三真”)的煤矿,原则上悉数转让。
“拿出什么、谁来接手”是中心问题
历经3年多变革,举动作用怎么?上述人士坦言,据官方通报,“十三五”期间,山西经过“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50亿元,但其间终究有多少涉煤项目并未公布,实践作用有待观望。
上一年6月举行的山西省属企业“腾笼换鸟”作业推动会议提出,从统计数据看,全省规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财物占规上工业企业总财物均大幅高于全国、东部、中部平均水平。假如算平面账,把这一份额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仍需以更大力度推动“腾笼换鸟”,赶快改动“一股独大”的所有制结构。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讨院煤炭上市公司研讨中心主任邢雷看来,“拿出什么、由谁接手”是中心所在。“纵观现已公布的项目,不乏运营不善或资源欠安的煤矿,有些矿压根不在山西本地,还有一些是二三级公司下属小矿。质量怎么,前景多大,还要打个问号。若不是好的资源,项目吸引力安在?假如仅拿出少部分股权,改动‘一股独大’又有多少可能性?”
接手之后怎么盘活财物也是检测。“不同于其他行业,煤炭的专业性很强,从前期资源评价到开采、生产、运送、运营等,整个进程都需谨慎对待。此外,煤炭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客户集体也有特殊要求,没有经验的‘业外’人士轻易接手,可能连煤都卖不出去。面对跨行业运营的难题,受让方参加的积极性自然不太高。”邢雷称。
还有专家表明,基于行业特殊性,厘清资源整合的遗留问题亦是难点。加上此轮举动将资源整合矿井作为要点,可谓难上加难。“比如,一些非‘三真’煤矿,名义上是国有控股,实践由小股东办理。在‘腾笼换鸟’进程中,对国有股权权益的确认很可能出现分歧,双方权益怎么保证?这些细节问题均需求可操作的处理办法。”
不是简略“拆笼卖鸟”或“甩包袱”
记者了解到,针对2021年专项举动,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已牵头部署。除了将资源整合矿井作为要点,原则上有明确收买意向的都要归入决议方案规模,加速推动审计评价、进场交易等环节;省属企业低效闲置财物和非主业财物归入腾换规模,结合止损挽损专项举动,经过产权转让、财物处置等多种方法,完成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此外,但凡不能注入现有上市公司平台的财物,但凡没有上市方案安排的财物,原则上都要归入“腾笼换鸟”范畴。
“‘腾笼换鸟’不是简略‘拆笼卖鸟’,也不是贱卖财物‘甩包袱’,而要把那些不符合转型开展要求、不在主业规模,一起又具备商场重视度、具有盈余才能的存量项目拿出来,推动国有资本退出部分非主业和传统工业,向战略性、前瞻性工业会集。”上述人士指出,只有真正拿出好项目、推出好财物,才能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多协作。
邢雷以为,过去一段时间内,省属煤企过度追求延伸工业链,“贪大求全”反倒带来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但这些煤炭上下游项目,恰恰是“腾笼换鸟”的不错选择。“诸如煤化工、煤机配备等范畴,比较运营煤矿的门槛略低,前景也更简略把握。除了资金,受让方还可经过技术创新等方法联手运营,可操作性更强。”
还有专家提醒,“腾笼换鸟”举动虽由地方政府牵头,但一起,也要尽可能不必简略的行政手段作决议。“在变革战略上需稳妥有序,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再推动一个。”中国能源研讨会高档研讨员牛克洪表明。
日本困难保持电力供需平衡
近来,强度达7.3级的地震再度突击日本福岛县,继而引发该区域多座天然气电厂、燃煤电厂关停,日本电力批发价格一时暴涨3倍以上,超越百万人失掉电力供给。业界遍及估计,此前日本就因冬季酷寒气候而出现供电短缺,在自然灾害不断袭来的情况下,日本电网恐将继续承压。
多座电厂关停
据路透社报导,地震产生后,日本东北部区域已关停了装机量为6.867吉瓦的发电设备,总计包含13座燃煤和天然气电厂。雪上加霜的是,还有总装机量为2吉瓦的燃煤发电设备进入停机检修状态。受此影响,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东北部约有100万人暂时失掉电力供给。
在发电设备逐渐关停后,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等发电企业表明,现现已过输电运营商跨区域协调组织(OCCTO)向日本其他区域宣告请求,希望其他发电企业能够为该区域提供电力应急。
在此情况下,供需一度失调的日本电力现货商场也阅历了一次“大起大落”。行业组织标普全球普氏的数据显现,震后用电顶峰期日本电力批发价格创下近三周新高,达到14日元/千瓦时,较震前增长了两倍以上。不过,到了2月19日,日本公共事业组织已恢复了部分发电产能,日本东北区域顶峰时期用电已基本取得保证,电价也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
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消息,近来福岛产生的7.3级地震很可能为2011年福岛9级大地震的余震,10年前的强震曾导致了严重的福岛核电站走漏事故以及一系列灾难性结果,随后日本核电工业也因此一蹶不振。此前,核电在日本电力体系中的占比超越25%以上,近年来日本电力供给已很大程度依赖于化石燃料进口。
发电燃料供给受阻
在地震和电力短缺的两层影响下,日本包含炼化、钢铁以及液化天然气(LNG)交易等多个范畴也遭到了不小冲击。
在2月13日地震往后,日本最大的炼油厂商ENEOS讲话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该公司位于日本东北部的仙台炼油厂的所有设备悉数自动关闭,该公司关停的炼油总产能已超越41万桶/日,一起该公司也尚未确认详细重启日期。
依据日本经济、交易及工业省发布的数据,此次地震对日本炼油业形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在全国炼油总产能中约有14%遭受关停。
与此一起,日本多座LNG进口接收站也因地震而关停,这也直接导致邻近天然气电厂失掉燃料供给,其间包含日本国有企业JAPEX等大型油气开发商旗下的多座LNG接收站。JAPEX讲话人表明,该公司已关停震源邻近的LNG接收站,并开端查看是否存在损失,该公司也并未宣告重启日期。
有业界剖析以为,日本作为现在全球最大的LNG消费国,此次天然气电厂大规模关停很可能形成全球LNG商场波动。据了解,现在日本部分LNG运送商已宣告将推延LNG交给日期,并将进一步评价该区域基建的安全指标。标普全球普氏也征引一位LNG进口商猜测以为,未来一段时间里,受天然气电厂停机下线影响,日本LNG消费量可能会有所降低。
电力供给难题短期内难解
事实上,本年1月,日本就曾因继续酷寒而堕入供电危机,此次的地震则令日本的电力供给雪上加霜。日本气象厅于近来表明,本年冬季是多年不遇的极端酷寒气候,日本近期将迎来新一轮暴雪、冰雹等极端气候,东北以及西部区域很可能再次面临用电顶峰。路透社征引商场剖析组织SSYFutures的话称,日本的气候正变得越来越冷,这也导致日本用电需求短期内出现了大幅上涨。有数据显现,遭到行将到来的寒潮影响,日本用电负荷已较此前上涨了约20%。
在此情况下,业界遍及以为,短期内日本电力供给严重的局势很可能难以缓解,要处理这一问题,日本电力体系则亟待变革。
日本经济、交易及工业省高档油气及矿业资源主管RyoMinami指出:“日本最近遭遭到的电力供需失调体现出LNG供给在电力体系中的重要性,保证LNG供给才能保证电力供给。”据了解,在阅历了数轮“缺电”危机后,日本经济、交易及工业省正方案出台新的LNG库存方案,以保证电厂能够保持天然气供给。
另外,日本官员也屡次着重将重启核电。到现在,日本政府已向9座核反应堆发放了重启许可,但现在仅有4座核反应堆成功重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NHK报导,东京电力公司在地震后声称,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存在废水轻微走漏的现象,虽现在尚未在走漏地址检测出放射性,但这也让本就充满争议的日本核电再度堕入舆论漩涡,全面重启核电恐将十分困难。